燕飛猶個個 花落已紛紛
發布日期:2018-03-21 點擊次數:1599
3月20日前后,為春分節氣。大自然逐漸結束“默片”時代,變得更加有聲有色。
古人說:“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二月二,龍抬了頭,開始忙于行云布雨。
春分之后,清明之前,正是春天的批量饋贈的時節。人們自然不會忘記這些美味的食材。那些生長在田埂邊、坡地間、樹叢下的各種野菜,人們會準確地辨識,嫻熟地采擷,將它們收歸廚房。清炒,或者讓它們參與拌餡、和面。
當然,此時的春茶非常金貴。古人說:“養蠶天氣,采茶時節。”從初春到晚春,“采茶歌里春光老”,一芽一葉的清香,可以令人們回味很久。
根據農歷節氣,一氣三候,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.
一候 · 海棠
《海棠》
宋·蘇軾
東風裊裊泛崇光,
香霧空蒙月轉廊。
只恐夜深花睡去,
故燒高燭照紅妝。
二候 · 梨花
《使東川·江花落》
唐·元稹
日暮嘉陵江水東,梨花萬片逐江風。
江花何處最腸斷,半落江流半在空。
三候 · 木蘭
《木筆花》
唐·盧肇
軟如新竹管初齊,粉膩紅輕樣可攜。
誰與詩人偎檻看,好于箋墨并分題。
放風箏、踏青
“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。”孩子們在春分期間放風箏是很古老的春季娛樂活動。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,蟄伏了一個冬天,每逢春分時節走出家門,沐浴著春光,奔跑著放飛風箏,與生機勃勃的早春時節相得益彰。
犒勞耕牛、祭祀百鳥
江南地區流行犒勞耕牛、祭祀百鳥的習俗。春分已至,耕牛即開始一年的勞作,以糯米團喂耕牛表示犒賞;祭祀百鳥,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,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谷,祈禱豐年之意。
下一篇: 年年樂事,華燈競處,人月圓時!